
Country-3
@Malawi #马拉维
@Lesotho #莱索托
@Botswana #博茨瓦纳
@Swaziland #斯威士兰
@Kazakstan #哈萨克斯坦
@Kyrgyzstan #吉尔吉斯坦
@Gibraltar #直布罗陀
@Portugal #葡萄牙
@Luxembourg #卢森堡
@Ireland #爱尔兰
@Iceland #冰岛
@Albania #阿尔巴尼亚
@Malta #马耳他
@Cyprus #塞浦路斯
@Finland #芬兰
@Bulgaria #保加利亚
@Lithuania #立陶宛
@Latvia #拉脱维亚
@Estonia #爱沙尼亚
@Moldova #摩尔多瓦
@Armenia #亚美尼亚
@Belarus #白俄罗斯
@Andorra #安道尔共和国
@Monaco #摩纳哥
@SanMarino #圣马力诺
@Ukraine #乌克兰
@Yugoslavia #南斯拉夫
@Slovenia #斯洛文尼亚
@Czech #捷克
@Slovakia #斯洛伐克
@Liechtenstein #列支敦士登
@Belize #伯利兹
@Guatemala #危地马拉
@Salvador #萨尔瓦多
@Honduras #洪都拉斯
@Nicaragua #尼加拉瓜
@CostaRica #哥斯达黎加
@Panama #巴拿马
@Haiti #海地
@Bolivia #玻利维亚
@Guyana #圭亚那
@Ecuador #厄瓜多尔

委内瑞拉是怎么被查韦斯玩坏的
晓伟看世界 2019-01-28 18:07
本文文字:5256字
阅读时间:17.3分钟
尽管查韦斯模式的社会计划短期内能够改善穷人的处境,但其负面效应非常明显。它只会让穷人不愿意通过个人奋斗摆脱穷困的处境,反而高度依赖政府慷慨的馈赠。更糟糕的是,要想持续获得穷人的支持,政府还必须不断维持并扩大这些福利政策,这从当前或长期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正因为如此,弗朗西斯·福山一针见血地指出:“民粹主义的问题并不在于它刻意迎合民众的心理,而在于它所提供的短期方案实际上会损害穷人的长远发展。”
民粹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产生的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既有政治含义,又是专属于特定地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范畴。本文评述的是委内瑞拉名闻遐迩的查韦斯主义;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和治国理政模式。
拉美贫富差距大、收入分配极端不合理,是滋生民粹主义的渊薮。拉美的当代史常与民粹主义相伴,难分难解。民粹主义在拉美也叫民众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巴西的“瓦加斯主义”和阿根廷的“庇隆主义”,就是传统的民粹主义。但以乌戈·查韦斯(1954—2013年)命名的查韦斯主义,则被称为新民粹主义。查韦斯主义是迄今拉美地区最激进的民粹主义,推行17年之久,令世人瞩目。查韦斯连续四次当选总统,执政长达14年。他2013年3月病逝,由他钦定的公交车司机出身的马杜罗为接班人。马杜罗在治国理政上“查规马随”,忠实捍卫他的路线和政治遗产。但在经济寒冬和社会风潮的频繁冲击下,查韦斯模式已面临溃败。
委内瑞拉位于南美加勒比海之滨,面积约91.6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00万,各类资源齐全而充沛,石油储备超越沙特阿拉伯,堪称世界头号“油库”,理应富甲一方。然而,2015年的委内瑞拉却成为世界最严重的通胀国家之一、最严重的暴力犯罪国家之一,法治指数最差国家之一,世界最危险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图片
何谓“21世纪社会主义”
查韦斯是拉美的传奇人物。他发动过一次未遂兵变,经历过一次未遂政变,战胜过一次罢免性全民公投,连续赢得四次总统大选,还成功推动允许无限期连任的修宪公决。他留给委内瑞拉的最大遗产是以“玻利瓦尔革命”和“21世纪社会主义”为口号的查韦斯主义模式。
图片
查韦斯
1999年2月就任总统后,他便开始推行“玻利瓦尔革命”。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是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5国的解放者,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和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主张民族平等和废除奴隶制,并倡导美洲团结联合的一体化运动。查韦斯自诩西蒙·玻利瓦尔的忠诚继承者。为了完成玻利瓦尔当年的未竟之业,查韦斯上台后就宣布,他要以和平民主方式进行“玻利瓦尔革命”。
图片
玻利瓦尔
他指出,这场革命的思想来源有三个“根”:西蒙·玻利瓦尔;西蒙·罗德里格斯(前者的老师,主张人民受教育、自由、平等);埃塞基埃尔·萨莫拉(委内瑞拉独立战争期间的将领,主张主权归人民)。他把1999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称之为“玻利瓦尔宪法”,并把“委内瑞拉共和国”改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玻利瓦尔宪法”构建了查韦斯推进“玻利瓦尔革命”的法理基础。
2005年之后,他进而强调“玻利瓦尔革命”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是年2月,他首次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8月,明确指出要实现一场“21世纪社会主义的革命”。他强调“21世纪社会主义”是委内瑞拉独特的社会主义,是基督教社会主义、印第安主义、玻利瓦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和卡斯特罗主义的混合体。他说:“真正的基督比任何社会主义者都更加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耶稣是我们时代的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2009年11月20日,查韦斯在加拉加斯举行的“第一次左派党国际会晤”时,还力图把他“21世纪社会主义革命”推向全球。他率先在会议上倡导成立“第五国际”。但他心目中的“第五国际”,也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与西蒙·玻利瓦尔、弗兰西斯科·莫拉桑(1830—1840年中美洲联邦总统、自由派领袖)、奥古斯托·桑地诺(尼加拉瓜民族英雄)、切·格瓦拉以及主张“解放神学”的卡米洛·托雷斯、智利的阿连德社会主义和莫利斯·毕晓普(格林纳达前总理、新宝石运动领导人)等人的拉丁美洲本土思想的联合体。
图片
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从主观愿望上说,查韦斯厌恶新自由主义,认为它是野蛮的、非人道的,因而冀图用“21世纪社会主义”来替代它。他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同时,却背离了市场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只抓收入分配而不顾经济效率,更没有下决心去改革单一的石油经济体制。本来,他具备了其他拉美国家难以得到的客观条件:一是巨额的石油收入,石油每桶价格从1998年的约10美元、2000年的约34美元陡升至2010年前后约100美元。二是中国自2007年以来通过“石油换贷款”项目的融资合作模式,使委内瑞拉总共获得贷款510亿美元。据悉,委方已经以原油和燃料油等方式归还半数以上贷款,目前尚余233亿美元未还,部分欠款已在此前的3年还款期基础上延长。这么充足的石油资源收入和优裕的外部资金援助,在查韦斯主义的模式下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令人惋惜。
查韦斯模式的特征
无论高扬“玻利瓦尔革命”还是“21世纪社会主义”,查韦斯模式的逻辑一以贯之,其本质是政治权力的独占化、经济的去市场化及社会政策的超福利化。
政治权力的独占化。打着反美主义、反新自由主义的旗帜,平民出身的查韦斯迅速崛起于政治舞台,迅速打破了由民主行动党与基督教社会党长期轮流执政的局面。查韦斯终身崇拜的偶像是玻利瓦尔,而政治集权则是玻利瓦尔所推崇的不二法则。为了彻底扫除集权道路上的障碍,他先通过两场公民投票创设了制宪会议。查韦斯主义者在128个席位的制宪会议中控制了121个。为了防止原来的议会和法院在制宪期间“捣乱”,1999年8月他授意制宪会议在制宪之前采取两项特别措施:设立“紧急司法委员会”取代原来的司法机构;宣布紧急状态,设立“紧急立法委员会”,取代原来的立法机构。同年12月查韦斯顺利制定了“玻利瓦尔宪法”。这部宪法,将1961年宪法规定的两院制改为一院制,同时大大削弱了立法权和司法权,巧妙地突破了分权制衡机制,将国家主要权力集中于总统和行政之手,实际上由查韦斯个人独占。新宪法通过一年后,查韦斯向新成立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委任立法权”的法案,授权查韦斯以法令治理委内瑞拉一年。2001年11月11日,在该法案期满前一个月,查韦斯一下子颁布了49项法律,包括石油法、土地和农村发展法、合作社特别法、银行部门改革法、渔业法、科技创新法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在执政14年内,查韦斯四次获得国会授予委任立法权,时间长达四年半之久。不少备受争议的法律都是查韦斯利用这种权力颁布的。对于司法系统,查韦斯将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从20人增加到32人,从而任命了9名亲信。
图片
很快,新制定的“玻利瓦尔宪法”也跟不上查韦斯集权的脚步了。最主要的障碍是总统任期限制。查韦斯及其同僚认为,只有让总统“无限期”地连任下去,才能确保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时,为了防止地方出现“考迪罗主义”挑战查韦斯的权威,州长、市长等行政职位不能是“无限期”的。然而,这场于2007年12月举行的修宪公投被选民否决。这是查韦斯执政期间唯一的一次选举和公投失败。为了争取官僚集团的支持,他改变策略,将所有由选举产生的公务员的任期都改为无限任期,第二次修宪公投终于在他的操控下反败为胜。从此以后,查韦斯就成为可以无限期连任的总统,也是权势最大的总统。他一手创建民粹主义的威权体制将委内瑞拉的民主法治逼到了悬崖边上。难怪有的学者指出:行动上,查韦斯是“乔装在21世纪的19世纪的考迪罗”。
经济的去市场化。查韦斯是高举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上台执政的。他和马杜罗变本加厉将去市场化推向了极端,把政府权力的触角伸向了各主要经济部门,用国家干预主义全面整合经济,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其一,全面国有化。1999年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委内瑞拉石油公司为国营公司。2001年的新石油法还增加了矿区使用费,提高了所得税,增加一系列新的企业消费税,打击与反对党过从甚密的委内瑞拉劳工联盟,引发石油工人大罢工,石油生产和出口几乎瘫痪。其结果,2万多名石油技术员工陆续被政府解雇。为实现“石油完全主权”,查韦斯自2004年以来,分步骤采取一系列石油国有化措施,最终将委境内全部油田收归国有。除了石油领域外,查韦斯还对电话、电力、水泥、钢铁、大米加工厂、咖啡、银行、超市等实行国有化。大规模的国有化赶走了外国投资者,也降低了本国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又产生了大规模的官商腐败和裙带交易。例如,2013年有8名委内瑞拉官员因从中委合作基金中挪用8490万美元而被捕,但该案至今悬而未决。新一届国会可能会对其进行彻查,以便对有关政府人员进行问责。
其二,价格管控。在查韦斯时代,政府为若干种基本食物制定了最高价格,严禁生产商涨价。马杜罗上台后,延续并强化了这种价格管控措施。政府对市场的价格干预破坏了资源合理配置,导致从黄油、咖啡、牛奶等基本食品到肥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再到药品和医疗器械,均出现物资供应短缺。当政府规定的鸡蛋和猪肉的价格远低于生产和销售成本时,商人们愤而摔破鸡蛋以示抗议。政府派出大量公务员和军人在全国范围内打击暴利经营的商家,占领多个大型家电、五金、汽车配件连锁店,逮捕非法涨价、投机倒把的商人。在有限价商品出售的超市,人们排起了长龙,商家不得不按身份证甚至指纹来定量配给。商店货架瞬间就会变得空空如也,政府则派遣士兵在主要市场把守,避免哄抢事件发生。由此也衍生了一个新生行业,人称“二道贩子”。二道贩子使用假身份证、贿赂商店保安、排队卖号等办法,每天如同工蜂一般,从一个商店到另一个商店寻宝、淘宝,然后加价售卖给没有时间排队的上班族。二道贩子是马杜罗最痛恨的敌人,将之称为“玻利瓦尔革命”的头号绊脚石,将倒卖物资的行为定性为有组织犯罪,予以严厉打击,但效果不彰。
其三,外汇管制。由于油价下跌、物资短缺,政府的外汇储备很快捉襟见肘。委内瑞拉政府对外汇实行严格的控制,使得一般老百姓和企业进口商品变得十分困难。马杜罗政府试图稳定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并将汇率强行固定在6.3玻利瓦尔兑换1美元。但固定汇率需要大量的美元储备去冲销波动,提供兑换性和流动保障,委内瑞拉政府却没有足够的美元储备。因此,随着恶性通货膨胀加剧,黑市上的行情一路飙升,从最初的1美元兑换6.3玻利瓦尔发展到1美元兑换900—1000玻利瓦尔,仅2015年年内的涨幅就高达530%。政府也曾尝试推出中间汇率以遏制黑市汇率,但遭到惨败。
图片
社会政策的超福利化。委内瑞拉由于长期推行传统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造成贫富分化严重,为查韦斯主义的成长提供了温床。查韦斯和马杜罗的执政基础是中下层民众,采取一些亲穷人的再分配计划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它们走得太远了,大大超出其国力与财力的限度。按照委内瑞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INE),查韦斯政府在12年间(1999年至2011年)的社会项目投资达到7720亿美元。在此期间,社会投资占政府支出的比重达到约60%,远远高于1986年至1998年期间几届政府所占的比重(约36%)。自2003年起,委内瑞拉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名目繁多、形形色色的社会计划,包括“罗宾逊计划”、“里瓦斯计划”、“苏克雷计划”、“深入贫民区计划”、“瓜依凯布洛计划”、“食品商场计划”、“住房计划”等等。仅就住房计划而言,2015年底前已经交付了第100万套住房,到2019年将交付300万套住房。这些住房都是免费提供给穷人,但居住者拿不到“房本”。如果他们不积极参加游行,不支持政府,就随时将这些住房收回。作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委内瑞拉国民享受着世界上最便宜的汽油——仅为成本的10%,比水都便宜。委人均燃油消费量是拉美各国平均值的3倍以上;平均每辆汽车的消费量约300公升。英国巴克莱银行此前发布报告称,按照官方汇率计算,委内瑞拉的汽油零售价仅为每加仑0.05美元;若按黑市汇率计算,该国公民仅需为每加仑汽油支付0.01美元。巴克莱预计,这一社会福利让委内瑞拉政府牺牲了近270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该国12.5%的GDP,以及超过90%的公共部门赤字。查韦斯和马杜罗曾多次尝试提高国内汽油价格,均因民众抗议而失败。
尽管查韦斯模式的社会计划短期内能够改善穷人的处境,但其负面效应非常明显。它只会让穷人不愿意通过个人奋斗摆脱穷困的处境,反而高度依赖政府慷慨的馈赠。更糟糕的是,要想持续获得穷人的支持,政府还必须不断维持并扩大这些福利政策,这从当前或长期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正因为如此,弗朗西斯·福山一针见血地指出:“民粹主义的问题并不在于它刻意迎合民众的心理,而在于它所提供的短期方案实际上会损害穷人的长远发展。”
不仅如此,民粹主义也损害了中间阶层的利益。他们用移民的办法对查韦斯模式表示了强烈不满。1998—2013年,超过150万委内瑞拉人移民海外,约占其总人口的4%—6%。这些移民大多数属于中产阶级职业阶层,90%拥有学士以上学位,40%拥有硕士学位,12%拥有博士学位或是博士后。过去5年间,西蒙·玻利瓦尔大学有240名教授放弃教职出国,大约700名教职员工在2011—2012年离开委内瑞拉中央大学;到2013年底,苏利亚大学有1577个教师岗位空岗。目前这种人才外流的悲剧还在继续。2014年委内瑞拉民调机构“数据分析”的调查显示,有10%的委内瑞拉人计划在不远的将来离开委内瑞拉。
总而言之,查韦斯主义筑构长达17年的民粹主义治国模式已陷入困境,大厦将倾,恐难转圜。
尽管查韦斯派当下仍拥有数百万党员,在司法机构和地方政权中保持明显优势,操控着全国23个州中20个州长职位,但只要该国经济局面得不到基本改善,局势在今年的公投和2018年的总统选举中恐将进一步动荡。
图片
马杜罗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统社党第四次全代会上,向公众承认了政府经济政策上的“失败”。
“我们迄今尝试的所有生产模式都失败了,而我们都责无旁贷。”
马杜罗这次的言论,“出人意料地违背了统社党的剧本”,没有把委内瑞拉的问题归咎于华盛顿。(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晓伟看世界”)
在委内瑞拉,通货膨胀已经脱离了正常轨道,货币严重贬值导致了“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但工资只买得起一公斤肉”的奇景,“以物易物”成为该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写照。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北临秘鲁、玻利维亚、南靠近南极洲、东边和阿根廷是邻居,西边又是一望无际太平洋,国土面积有七十五万六千六百公里,南北距离达到四千三百五十公里,相当于漠河到西沙群岛,东西宽度有一百八十公里相当于福建福州到泉州距离,被称之为“天涯之国”,智利全国有一千八百六十万人口,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占九层左右,剩下的为印第安人,全国分为五个大区,五十四个省。
历史
印第安人是智利原住居民,后被西班牙人打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由秘鲁总督区负责管理。之后,西班牙人为更好扩张自己地盘,又开发了不好地区,分别建立新格拉纳达和拉普拉塔两个总督区方便管理。1778年,智利被单独分割出来,成立智利总督府,由秘鲁总督区管理。
图片
后来,智利本土民族解放思想萌发,智利兴起民族解放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智利人民在民族英雄奥希金斯带领下先后打败秘鲁行政区军队、西班牙殖民军,智利获得独立,并建立共和国。
智利建国后,由于领土无纵深,打算对外扩张,确保国家稳定,本打算在阿根廷身上讨点便宜,哪知阿根廷人不好惹,只能往北扩张。
图片
18世纪末,智利同秘鲁、玻利维亚爆发硝石战争,并获得全面胜利,不仅夺取出海口,还让自己获得不少好处,以至于智利国家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奠定了国家现有领土面积。
图片
停止对外扩张后,智利国内形势较为缓和,没有存在太多波折,让智利得以平和发展。1973年9月,陆总总司令皮诺切特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这家伙掌权后没有享乐,反而把贫穷智利,建设为一个准发达国家。16年后,智利政府进行改革,军政府时代结束,民选政府成功上台。
经济
智利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2018年时候,智利GDP为298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346.35亿元),人均GDP16280美元(折合人民币10.54万元),智利算得上是个准发达国家,在接下来几年,只需稍微努力一番有可能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发达国家。
图片
智利这个国家支柱产业 矿业,其中铜矿、硝石、锂矿储备量均在世界名列前茅,可以说是一个骑在矿车上的国家,丰富矿产资产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让智利成为南美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
智利这个国家不大,可他水果享誉全球,车厘子、葡萄、蓝莓等水果为智利争取大量外汇。另外,智利家家户户都会制造红酒,红酒品质十分不错,价格相对低廉,有一定竞争力。
智利不仅教育水平在南美洲排名第一,还拥有完善医疗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秀美风景吸引大量游客来到智利旅游,相对于南美洲其他国家相比较为安全治安,均吸引无数人每年来到智利旅游。
相对于其他南美洲国家,智利又依旧本身情况走出自由发展道路,让智利成为南美洲一个另类国家。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北临秘鲁、玻利维亚、南靠近南极洲、东边和阿根廷是邻居,西边又是一望无际太平洋,国土面积有七十五万六千六百公里,南北距离达到四千三百五十公里,相当于漠河到西沙群岛,东西宽度有一百八十公里相当于福建福州到泉州距离,被称之为“天涯之国”,智利全国有一千八百六十万人口,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占九层左右,剩下的为印第安人,全国分为五个大区,五十四个省。
历史
印第安人是智利原住居民,后被西班牙人打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由秘鲁总督区负责管理。之后,西班牙人为更好扩张自己地盘,又开发了不好地区,分别建立新格拉纳达和拉普拉塔两个总督区方便管理。1778年,智利被单独分割出来,成立智利总督府,由秘鲁总督区管理。
图片
后来,智利本土民族解放思想萌发,智利兴起民族解放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智利人民在民族英雄奥希金斯带领下先后打败秘鲁行政区军队、西班牙殖民军,智利获得独立,并建立共和国。
智利建国后,由于领土无纵深,打算对外扩张,确保国家稳定,本打算在阿根廷身上讨点便宜,哪知阿根廷人不好惹,只能往北扩张。
图片
18世纪末,智利同秘鲁、玻利维亚爆发硝石战争,并获得全面胜利,不仅夺取出海口,还让自己获得不少好处,以至于智利国家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奠定了国家现有领土面积。
图片
停止对外扩张后,智利国内形势较为缓和,没有存在太多波折,让智利得以平和发展。1973年9月,陆总总司令皮诺切特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这家伙掌权后没有享乐,反而把贫穷智利,建设为一个准发达国家。16年后,智利政府进行改革,军政府时代结束,民选政府成功上台。
经济
智利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2018年时候,智利GDP为298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346.35亿元),人均GDP16280美元(折合人民币10.54万元),智利算得上是个准发达国家,在接下来几年,只需稍微努力一番有可能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发达国家。
图片
智利这个国家支柱产业 矿业,其中铜矿、硝石、锂矿储备量均在世界名列前茅,可以说是一个骑在矿车上的国家,丰富矿产资产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让智利成为南美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
智利这个国家不大,可他水果享誉全球,车厘子、葡萄、蓝莓等水果为智利争取大量外汇。另外,智利家家户户都会制造红酒,红酒品质十分不错,价格相对低廉,有一定竞争力。
智利不仅教育水平在南美洲排名第一,还拥有完善医疗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秀美风景吸引大量游客来到智利旅游,相对于南美洲其他国家相比较为安全治安,均吸引无数人每年来到智利旅游。
相对于其他南美洲国家,智利又依旧本身情况走出自由发展道路,让智利成为南美洲一个另类国家。

据相关资料显示,智利铜矿资源储量探明2亿吨,年产量约570万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23%和28%,是全球铜矿第一大储量、产量和出口国。智利探明锂矿资源储量53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1%,是全球锂矿第一大锂矿储量国和第二大产量国。除此之外,智利还拥有大量的锌、钼、金、银和铅等矿产资源。
图片
据了解,目前全球锂储量为1300万吨,锂资源量为3900万吨。南美地区是世界上锂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普纳高原,包括玻利维亚(900万吨)、阿根廷(650万吨)和智利(750万吨),被称为世界锂三角地区。
相对而言,锂是一种储量比较丰富的金属,从总储量来看,锂资源至少还可以使用四十到六十年,即便未来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目前的锂仍能支撑未来10年的发展。但这些是建立在全部锂资源都能够正常使用的基础上,如果智利的锂资源受到限制,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作用到汽车、手机等各个行业。

智利为什么被称为南美小霸王?
木头看我的 2021-10-08 09:10
说起智利,唯一能让人想起的,可能就是美味水果车厘子了。不过智利可不止是光有车厘子这么简单,它还是南美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
(智利地图)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侧的边缘地带,整个领土范围狭长窄小,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但就是这么一个没有战略纵深,土地贫瘠的二流小国,却能让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大国都不敢招惹,被人冠以“南美小霸王”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一、丰富的矿产和渔业资源。
智利国土面积仅75.6公里,人口1800万,它的领土轮廓就像是一条长长的丝带。沿着大西洋海岸线绵延足足4350公里。而东西的宽度却只有96到362公里,成为世界上国土最狭长的国家。
智利境内自然条件恶劣,属于火山和地震多发地带,而且山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0%。土地贫瘠的智利,农业种植环境并不理想。不过幸运的是,智利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
从19世纪到20世纪,智利一直以铜矿石和硝石出口作为经济支柱。根据近期的世界资源排名,智利的铜、锂金属矿藏占全球的40%。而钼、硝石、碘、金、银产量,也排在世界前十。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使智利弥补了农业上的不足,还轻松拥有了大量财富。
另外,智利作为一个沿海型国家,海域辽阔,渔业资源相当丰富,其海产品出产量位居世界第四,鱼粉出口量更是高居榜首。
图片
(丰富的渔业资源)
二、经济的腾飞得益于政局稳定。
智利的土地虽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热带季风气候,却是树木的极佳沃土,人工林的生长速度很快。这样智利在造纸和纸浆原材料方面又领先于世界。同时,它的水果品质也受到国际上的一致好评,这不仅使它成为水果出口大国,还是知名的葡萄酒产区。
智利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得益于政局稳定。政治稳定,又依靠于75%梅斯蒂索人主导的智利政府。有了稳定的政治秩序,加上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智利的经济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目前,智利人均GDP已超过20000美元,跨入发达国家之列。连同一地区的阿根廷和巴西两个大国,都望尘莫及。
图片
(强大的武装力量)
三、强大军队的扩张保证。
依靠丰富资源赚取大量财富的智利,在军队建设上毫不吝啬。在英国的支持下,智利以英勇善战的安第斯军为主体,组建了强大的军队。他们通过大量购买世界上先进的武器装备,打造出称霸南美的强大军事力量。也正是依托这支军队,智利在和周边国家的战争中,以小打大,不断开疆拓土。
智利原本的疆域并不辽阔。19世纪,在南美太平洋战争中,智利打败了国土数倍于自己的玻利维亚和秘鲁联军,吞并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阿里卡省和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地区,把玻利维亚彻底堵成了内陆国。
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加上容易被封堵的国土现实,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对智利来说首当其冲。家里有矿,自然不缺钱。财大气粗的智利海军师承英国,拥有多艘大型舰船。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智利海军的实力甚至超越美国。
当时硝石战争中,秘玻两国的海军加一块,都不够智利海军吊打,实力可想而知。而这也是智利敢于威胁美国的倚仗。
当年,智利和美国发生矛盾。智利警告美国少管闲事,否则将让美军舰船葬身海底,还扬言要炮轰美国西海岸。海军实力不如智利的美国,居然也有认怂的时候,忍气吞声不敢回应。
不过,受到刺激的美国人很快奋发图强,疯狂造军舰,短短十几年成为世界一流海军强国。而曾经嚣张一时的智利,却被美国海军远远甩开,再也不敢挑战美军,只能在南美耀武扬威了。
图片
(智利总统和美国国务卿)
四、紧跟英美的外交策略。
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智利引来了英美大国的主动合作。虽然当年智利曾经对美国有过恐吓,但紧抱大国,打击周边邻国是智利一贯的生存之道,何况有资源利益的驱使,美国人也没那么小气。
在当年的硝石战争中,正是在和智利合作开发的英国人帮助下,智利才将玻利维亚的硝石海岸矿藏领土占为已有。1984年,阿根廷和智利的领土冲突中,也是靠着英国撑腰,智利成功将阿根廷的皮克顿、伦诺克斯、努埃瓦三岛据为已有。在火地岛的争夺中,智利更是力压强大的阿根廷,将其大部分领土和海岸线成功揽入怀中。
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军队、稳定的政局,再加上紧抱英美国家大腿的外交策略,智利成为南美最富有的发达国家。就连强大的巴西和阿根廷,都不得不对它退让三分,可见“南美小霸王”的名号,并不是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