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96%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其中旁遮普族占63%,信德族占18%,普什图族占11%,俾路支族占4%。国语为乌尔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贸发局网站
前10大贸易伙伴:中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德国、印尼;
前10大出口目的地:美国、阿联酋、阿富汗、英国、德国、意大利、中国、西班牙、香港、荷兰;
前10大进口来源国:沙特、中国、阿联酋、科威特、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德国、印尼。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中巴自贸协定于2006年签署,2007年实施生效,效果良好,双边贸易总额从2006年的52.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00.9亿美元。

今天我要向在巴的中资企业、华人华侨朋友介绍海外巴基斯坦人及其侨汇。巴基斯坦全国人口已达2.35亿,超过巴西,成为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巴基斯坦又是全世界海外侨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估计,目前海外巴基斯坦人总数超过了1000万,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外巴基斯坦人长期居住在沙特阿拉伯(260万)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50万)。仅这两地的巴基斯坦人总数就超过了海外巴基斯坦人的五分之二。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巴基斯坦人聚集度最高的国家,根据估计,至少有120万海外巴基斯坦人聚集英国,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等国的巴基斯坦人也不少,其中法、意、西三国的巴基斯坦人总数均超过了10万。在海湾国家中,阿曼苏丹国的巴基斯坦人有20多万,其它三国(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的巴基斯坦人总数亦逾10万。美国本土巴基斯坦人超过了50万,加拿大境内巴基斯坦人逾20万。最近几年在中国学习、工作和做生意的巴基斯坦人总数超过了5.4万。
海外巴基斯坦人的职业特点不同。在欧美国家,巴基斯坦人从事贸易、银行、IT、远洋运输的白领行业的人很多,许多人成为技术精英后又间歇式往返巴基斯坦与欧美之间。在中东,则以劳工身份的逗留者居多。在沙特阿拉伯相当部分巴基斯坦人都从事重体力劳动,沙特的巴佣(女)也不在少数。许多在欧美的巴基斯坦人都持有双重国籍。同样,巴基斯坦许多政治家在政治上失意后也选择在海外长期逗留,如前总理谢里夫、前总理贝·布托、前总统穆沙拉夫都分别旅居海外。直到现在,穆沙拉夫仍在迪拜长住,谢里夫仍在英国养病。
如果我们谈及巴基斯坦经济,侨汇是几乎绕不过的话题。2020年到2021年,巴基斯坦国内实现了收支平衡,巴基斯坦在2021年财政年度共获得290亿美元的侨汇,已成为巴基斯坦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尽管由于疫情使得巴基斯坦财政收入有所下降,但稳定的侨汇收入已成为巴基斯坦经济保持稳定不可缺少的因素。
还需要指出的是,海外巴基斯坦人对巴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很大。首先在欧美留学、工作和定居的巴基斯坦人多数都受到过高等教育(不是全部),他们在西方学习了科学技术,不少人回国任教、任职,而巴基斯坦政府教育部门对有过欧美留学背景的巴基斯坦人给予相当的政策优惠。巴基斯坦核弹之父卡迪尔·汗就有荷兰的学术背景。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长期旅居英国,曾是英国校园被追捧的板球明星。
大部分在中东地区居住的巴基斯坦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除了少部分人在沙特、阿联酋的大学就读外跻身白领外,多数在中东地区的巴基斯坦人都是以海外劳工身份出去的,这种现象在科威特和阿曼就更为明显。这些巴基斯坦人在中东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例如中东国家的建筑部门、远洋部门、港口部门特别青睐巴基斯坦员工。许多搬运工、装卸工、远洋轮船的海员都来自巴基斯坦。一些中东国家的大公司愿意雇佣巴基斯坦保安,一些中东国家还有东亚的马来西亚愿意聘请巴基斯坦厨师在饭店里做烹饪。还有一些中东国家的出租车公司愿意雇佣巴基斯坦驾驶员。作者本人曾在6年前到过迪拜,在一个主要街道十字路口发现这样一条横幅,“南亚人创造了迪拜的繁荣”,这是在赞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南亚人为迪拜今天的经济和商业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的巴基斯坦人也为中巴友谊做出了贡献。我认识的一些巴基斯坦朋友有的在中国的网站、有的在中国的高校、有的在中国的科研单位、有的在中国政府联络部门任职、任教。而在中国浙江的义乌和柯桥以及广州、深圳和香港,有大批的巴基斯坦人从事商贸活动,而且目前会讲中国话的巴基斯坦人越来越多。
当然我们还要对在海外的巴基斯坦人进行区分,多数巴基斯坦留学生愿意在学成之后返回巴基斯坦,少部分成为驻在国的公民,还有一些人继续享有双重国籍。不管国际上无论怎样风云变幻,海外巴基斯坦人始终一如既往地热爱祖国,侨汇依然源源不断,巴基斯坦海外侨民依然是巴基斯坦的根脉,他们对祖国的关注和贡献依然是巴基斯坦国家凝聚力的象征。

菲律宾劳工,为何在世界各地选美
原创 张汉娜 真故研究室 2021-11-18 11:30
每十个菲律宾人就有一个人漂洋过海,踏上异乡的土地,成为“移工”。他们像浮萍,辗转后落脚在韩国的渔场、日本的餐厅、香港的别墅、台湾的工厂……成为一枚枚可以被任意拆组的人肉零件。
但在机械日常的缝隙,菲律宾人会把挤出的毫厘与分秒组装成一场并不起眼的选美盛宴,在这里,最“美”的人可以暂时在周一来临前脱下工装,换上水晶鞋,享受欢呼雀跃,等待十二点的钟声敲响。
男工参选“粗鲁小姐”
菲律宾人杰尔姆·巴贝尔在台南科技园区工厂的流水线上抽出了一个宝贵的周末,穿上亮晶晶的低胸红色短裙,戴上大红色耳环和金色假发,前往比赛场地。合影的时候,他紧紧抱住手里的花束,胳膊上的肌肉紧绷起来,时间紧迫,他没来得及认真修理眉毛,它们用力地向中间延展,差一点就可以连接在一起。
这是有11名选手参加的第二届“粗鲁小姐”选美比赛,举办人是一家菲律宾商店的老板娘,参赛者和观众都来自附近的工厂,加起来有200多人,都是在台湾务工的菲律宾人,参赛“小姐”都是男扮女装的男性,直男。
即使只有11个人的比赛也和菲律宾人拿手的国际选美大赛没有什么环节上的区别,开场舞丶演讲丶才艺丶晚宴装……甚至是囊括跨性别、国家预算等议题的机智问答也没有落下。
图片图 |“粗鲁小姐”参赛选手
两年后,另一场规模更大的选美比赛在桃园火车站附近一家婚宴酒店拉开帷幕。T台被有些陈旧的红色地毯包裹起来,评委们列坐一排,观众甚至从台阶坐到了地上,金灿灿带着王冠的奖杯一字排开,等待新的“国王”和“皇后”诞生。
图片图 | 等待冠军的奖杯
图片图 | 等待拍摄宣传照的模特
Mark是这场比赛的灵魂人物。七年前,他从菲律宾一个叫Bulacan的省份来到桃园一家染整厂工作。五年前,工作中悬挂在头顶的化学溶剂破损,灼伤了他的脸,他大半张脸布满了疤痕。为了遮盖伤口,失去自信的他开始在网上自学化妆技巧。有朋友看到邀请他为自己化妆,于是Mark在工厂打工之余,误打误撞又多了化妆师、服装设计师的身份。四年前,他帮一位参加移工选美的朋友化妆,摘下后冠。现在,他已经成为了选美比赛主办人。
图片 图 | 身穿Mark设计的服装参加比赛的模特
菲律宾人在把自己的灵巧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躯体带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以外,还将传统文化也打包携带了。Mark想要让世界都看到,菲律宾人并不是天生就是到工厂工作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对“美”的追求也是他们才华和自信的一部分。因为起码在他工作的台湾,人们似乎并不是这样想的。
低阶级的武器
路过第一广场的时候,很多本地人都会自动加快脚步,急着从五花八门的异样音调和与自己差异分明的脸庞中脱身。这里临近台中市火车站,有一栋12层高的大楼,800多家商店,繁忙时段有来自4个国家的20000多人会同时出现在这里,少的时候,也有5000个人。因此,这里经常被媒体称为“台中治安最差的地方”。
图片图 | 外来劳工正在第一广场挑选商品
这20000个人里,按比例算,应该至少有4000人的家乡在菲律宾。这个在地图上笔直地竖立在台湾正下方的发展中国家,为解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高失业率制定了劳工输出政策,几十年过去,现在正有一千万人在世界各地作为移工成为佣人和工人,而这个数字,是菲律宾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二十年前,菲律宾的外劳汇款就已经接近百亿美元,甚至超过了整个国家的国防预算,甚至几次将菲律宾从经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也正因为如此,菲政府将每年的6月7日定为外籍劳工日,以此来表彰这些“现代英雄”。
但走出国门,这些都变得无足轻重。
台湾人会自然地将他们称为“外劳”,这两个字像巨大的刻在他们脸上的纹身,不只脸上,还有喉咙里。大部分菲律宾劳工几乎都只会简单的中文。在工厂,除了上午和下午的10分钟休息以及午餐45分钟,他们无需也不被允许说话,站上流水线,丢掉姓名,贴上编号,投身为一个大型零件,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在房子里,她们清扫、洗涤、烹饪,闭口不言甚至是雇主更满意的工作状态,毕竟万一她们说话时的口水溅到各处,又会变得不干净,更何况,不说话也是人们想象里“温顺的菲佣”该有的样子。
图片图 | 台中市的东南亚商场
在台湾出生长大的Vincent回忆起自己儿时读过的一本地摊读物,女主人公因为事故去世,灵魂附在家里的菲佣身上,而她的老公也很快通过细节发现了这件事,故事的结局是两人继续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佣人的灵魂呢?哪怕在鬼故事里,她们都只是作为工具——这次是主人公的灵魂容器——出现。
在中东,约25万名菲律宾劳工在科威特工作,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家政服务的女性,菲律宾使馆时不时就会接到劳工被雇主虐待和压榨的求助信息。根据一些中东国家的法律,雇主是有权利暂扣劳工护照并在雇用劳工期间对他们实施全面监控的。近年来,媒体也曝出多起菲律宾女性劳工在科威特因不堪虐待或性侵而选择自杀的报道。除此之外,每当政府之间出现争端的时候,在外劳工也一定是首当其冲的,被排查、被驱逐……他们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他们自己的声音被生产线巨大的噪音遮盖,被房屋里细微的灰尘掩埋。所以他们擅长的“美”,自然而然成为了他们和她们用来发声的扩音器。疲惫、排斥、迷惘、思念……所有的情绪都被菲律宾人积攒到某个周日里,聚集在一起,表达美,认可美,他们站在三岛由纪夫美学的对立面,为温和的、优美的、典雅的美而振臂高呼。
图片图 |菲律宾人聚在一起吃传统食物
温和、优雅,这也是“美”的大众印象,它是没有攻击力的,易于被接受的。所以被排在主流之外的无能危机的他们,带着“异乡人”的标签以及低阶级的身份,能聚在一起拿起的武器,也仅限于此。
对选美狂热的国度
11月6日,阿尔巴尼亚地拉,菲律宾选美皇后莫琳·蒙塔尼被加冕为 2021 年环球小姐。再往前数几年,2019年,24岁的卡特丽安娜·格雷在泰国曼谷替菲律宾抱回第四座环球小姐冠军杯,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公开祝贺称“她是整个菲律宾的骄傲。”
成为一名选美皇后非常艰难,但在菲律宾,难度要再加码十倍。
在菲律宾的创世神话中,创造宇宙的神巴塔拉差遣一只名叫Tigmamanukan的蓝色小鸟啄开了竹子,里面包裹着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女人——Malakas和Maganda——有些类似于我们熟知的亚当和夏娃。男人Malaksa代表着强壮,女人Maganda代表着美丽。因此在菲律宾人世世代代的认知里,女性就应该是与“美丽”划等号的,而美丽是值得被欣赏的。
每年五月,百花齐放,菲律宾人会举办盛大的巡游,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庆典之一。在这之前,每个村落都要举办选美比赛选出最美的女孩扮演海伦娜皇后。在天主教传说中,海伦娜皇后在耶稣被钉死后,找到了可以给人类带来救赎的真十字架,在菲律宾人信仰的天主教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图片图 | 五月花节游行
在商界以及政界,菲律宾女性的地位都不容忽视,菲律宾第十四任总统阿基诺夫人,是亚洲第一位担当总统的女性。2021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菲律宾性别平等指数全球第17,连续数年排名亚洲第一。
从16世纪起,根据菲律宾土著民的传统,妇女就可以拥有或继承家庭财产、从事贸易活动、担任宗教首领,甚至作为战士进行斗争。而后西班牙殖民者将西方父权制带来菲律宾,当地尊重妇女的传统虽然受到极大的挑战,但最终还是最大程度保留了下来。在菲律宾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语用来形容母亲,ilaw ng tahanan,可以被翻译为“家庭之光”。
除此以外,金钱自然是最现实的因素。四十多年前,一位名叫泰图拉的菲律宾小姐说,她认为选美是一个平等的机会,即使你再穷一样有赢的比赛机会。几十年后这条规则看似依然适用,赢得比赛的女孩们靠奖金让妈妈不再做一辈子佣人、支付爸爸的医疗费、给家里添一台电视机……
但事实上这样的幸运比万分之一还要少,为了参加比赛花光积蓄的人要比拿下高额奖金的人多得多,这才是常事。
想成为真正的选美冠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培训班”,女孩们在昏暗的篮球场或者仓库,每天穿着三点式泳装和十几厘米的高跟鞋来回走台步,直到大汗淋漓也不能停止。不止这些,男孩们为了维持完美的肌肉,冒着器官衰竭的危险注射非法药物,选美比赛场也是性掠夺者的沃土,选手还要想尽办法拒绝赞助商暗示和骚扰。
但是寄托了无数梦想的选美比赛还是一场一场开了下去,毕竟“幸运降临”的童话故事已经发生过了,男孩女孩们不得不相信着,接受评委、观众、赞助商的一层一层审视。在闪光灯下,他们强睁大眼睛,踏上长长短短的红毯继续走下去。
公益?或是利益
再回到2018年的那场男扮女装的“粗鲁小姐”选美现场,一位参赛佳丽在一块以“海外菲律宾人”为中心的文字框周围涂鸦上“家庭、未来、教育、钱”等单词,表达菲律宾人远离家乡工作的关键原因。观众可以自由购票,抽出一部分当作佳丽奖金,剩下的钱会全数捐给菲律宾流露街头的孩子和孤儿院。但实际上就算没买票也能参加,活动现场还提供许多免费食物和饮料。
这场比赛共募集6.4万新台币(约合14000元人民币),得到冠军的佳丽获得新台币1万元奖金(约合2300元人民币)。奖金看似不多,实际上是他们在工厂大半个月的收入。更何况,只要能在大大小小的选美比赛里脱颖而出,遇到赏识的固定赞助商,就能帮“国王”和“皇后”们成为菲律宾社群里吸引上万粉丝的流量明星。
每个选美比赛的后台都暂时变成了“第一广场”,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同样来自菲律宾,就可以在这里尝到地道的家乡食物,大声谈笑不会被人嘲笑发音不标准,他们从“工具”变成了有话语权的、有指纹的“人”。模特们抓起眼影盘和高光互相往对方脸上涂抹,一起研究怎么让胸肌更明显,两个人一起用力帮屏住呼吸的模特把紧身长裙的拉链拉上……
在上海、台湾、日本、韩国等等各种菲律宾人聚集的地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一场或大或小的选美比赛。不管来自哪个城市哪座村落,在穿过海峡后,她们已经成为了天然的同盟。
成名的模特会依托在社群里累积的粉丝,为赞助商代言商品,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会逐渐转变为秀导或其他工作人员,培养出更多知名的移工模特,吸引更多赞助商的大笔投资。仅台湾活跃在选美比赛中的模特就有接近5000人,加上各种工作人员,总数接近两万名,足够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商业圈子,再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赛,扩大,凝聚。
图片图 |拿下比赛冠军的菲律宾劳工
是的,“选美比赛”当然是菲律宾人的慰藉,但其实和其他的虚拟社区没什么区别,当你免费获得的时候,自己也正在被售卖。观众付出关注,模特贡献表演,主办人付出精力,赞助商付出金钱,更多的人购买赞助商品,这个社区,或者说这个游戏,有着自己的规则,既关于思念和梦想,也关系金钱和回报。
图片图 |充满菲律宾传统元素的选美现场
周日,菲律宾劳工们可以脱下灰色制服,有的人换上粉色吊带衫,牵上男友的手融入商场的人群,有的人来到不太正宗的东南亚餐馆,边吃饭边给家里人打一通电话,有的人换上有着巨大裙摆的礼服或手工编织按扣的长衫,走上已经破了几个洞的红毯。
一场场很小的比赛,寄托了许多思乡的慰藉,这是菲律宾劳工们的小小狂欢。可是宴席散去,他们已经要回到苍白、单调的外来者生活。可以说,正是菲律宾劳工恶劣的生存环境催生了选美这样一朵奇异花:语言和职业的隔阂,使得他们很难融入所在国家地区的社区环境,无尽的孤独中,劳工们只能在母国的热门活动中寻找慰藉,选美就这样流散到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可是,劳工为什么要选美呢?作为劳动者的尊严,在挑选和观看中不知不觉流失着,扭曲成一种蹩脚的奇观。踏上异乡土地的菲律宾劳工,目的地不尽相同,幻梦却是一致的。
选美结束,月光照下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急匆匆准备回家,准备第二天一早投身流水线的轰鸣,他们也会思考,是不是月亮照错了地方。

Country-4
@French Guiana #法属圭亚那
@Paraguay #巴拉圭
@Martinique #马提尼克
@Suriname #苏里南
@Uruguay #乌拉圭
@Netheriands Antilles #荷属安的列斯
@Brunei #文莱
@Nauru #瑙鲁
@Papua New Cuinea #巴布亚新几内亚
@Tonga #汤加
@Solomon Is #所罗门群岛
@Fiji #斐济
@Cook Is. #库克群岛
@Samoa Eastern #东萨摩亚 (美)
@San Marino #西萨摩亚
@French Polynesia #法属玻利尼西亚
@North Korea #朝鲜
@Hongkong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Macao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Kampuchea (Cambodia ) #柬埔寨
@Laos #老挝
@Bangladesh #孟加拉国
@Taiwan #中国台湾省
@Maldives #马尔代夫
@Lebanon #黎巴嫩
@Jordan #约旦
@Syria #叙利亚
@Iraq #伊拉克
@Kuwait #科威特
@Saudi Arabia #沙特阿拉伯
@Yemen #也门
@Oman #阿曼
@Palestine #巴勒斯坦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Israel #以色列
@Bahrain #巴林
@Qatar #卡塔尔
@Mongolia #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