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3 years ago

懂得中国式养生,长寿几率高!
康美药业订阅号 2016-03-04 09:35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

关注康美药业,每天获取国医课堂相关资讯。

国医大师唐祖宣
1943年7月生,河南邓州人,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

国医大师唐祖宣,热情开明,身板硬朗,一点不像个古稀老人。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说:“从古至今,中医的养生方法不外四种,即情志、运动、饮食和药物养生,我把这些称为中国式养生。我没什么特别的养生方法,就是平时注意在这些方面多调节。”

01
保持生命活力先养神

中医重视情志养生,将其列为诸法之首。在情志养生中,养神应为首位,这是保持生命活力的关键。唐祖宣说了5种方法:即心情安闲、理智冷静的安心养神;劳逸结合、充足睡眠的休眠养神;恬淡清虚、静志清心的清静养神;超凡脱俗、心胸开阔的糊涂养神;清心寡欲、不贪不争的节欲养神。

02
重视道德的养生价值

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养性,养性即养德。历代医家十分重视道德的养生价值。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释家的“积德行善”、“进修德行”,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把修养德行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

03
重视避免“五气”才能养真气

关于气,唐祖宣也有独到的认识。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要想健康长寿,不能单靠药物,还要保养人体的真元之气。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五个气。

一是不生馁气。人贵在有精神,不要一遇到逆境就悲观叹气,失去信心,这样气泄则气衰,气衰就心竭,心竭则身亡。

二是不生闷气。 闷气在胸,郁郁寡欢,不思饮食,胸闷气短,有气无力,痛苦不堪,危害很大。

三是不生怨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对于不顺心的事,不要怨气连天。怨气积压日久,最容易损伤神气和肺气。

四是不泄阳气。阳气是人体之本,是生命的重要能量。自然界的阴雨、浓雾、疾风、暴雨、雷霆、酷暑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阳气,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过食生冷等也会伤阳,导致人体阴阳失衡。所以要躲避恶劣天气并纠正不良习惯。

五是不泄精气。纵欲会耗伤精气,导致阴阳亏虚。中医认为,节欲保精是不泄精气的好办法,养肾护精才能延年益寿。

04
运动和科学饮食是养生之宝

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唐祖宣饮食清淡,少吃生冷油腻,也不吃太饱,下午时吃点水果。近几年,因参加活动多,有时口干和疲劳,就养成了早上喝蜂蜜水的习惯。唐祖宣说,运动要动静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方法不拘一格。

唐祖宣说,《黄帝内经》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中国式养生秘诀的总纲领。

中国最长寿皇帝,乾隆的饮食秘籍!
约见名医 2016-11-04 18:32

本期健康看点

1、乾隆,最会吃也最长寿的皇帝,他的食谱中暗藏着什么养生奥秘?

2、冰糖燕窝粥,是乾隆早膳常吃的开胃养胃粥,可燕窝这么贵,咱喝什么粥来养胃,性价比最高呢?

3、中老年人常常会有便秘困扰,来看看乾隆皇帝有何妙招。

本文专家
图片

刘剑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乾隆饮食
遵循“十六个字”
图片
乾隆皇帝是一个美食爱好者,他不仅爱吃,而且特别地会吃。《黄帝内经》里二十六个字把营养学说得非常清楚,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调之,补精益气。

你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吃,通过一定的方法去烹调以后,你的精气神就没有任何问题。乾隆先生他很聪明,他完全是按照这个中国传统来吃的。

乾隆的食谱营养非常地均衡,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都有,每天要摄入多种的蔬菜水果,多种的营养素,就是我们叫,尽量少量多样化就可以,不一定要刻意,就是基本上把这些东西,能够都有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地去吃多少算多少克。

这两三百种食材,也不是一天吃的,是你一个阶段内,甚至一年之内吃个两三百种,都可以。

图片

冰糖燕窝
的平民替身
图片
乾隆还有个习惯,就是早膳之前,他会用一个开胃的粥,这个粥叫冰糖燕窝粥。

冰糖燕窝粥当然比较贵了,我们现在临床上经常建议病人用山药大枣粥,这个大家都可以做得到,也不贵,食材到处都是。

特别脾胃不好的,消化功能不好的,用山药和大枣来煮粥,煮它一段时间吃吃看,对你的身体会比较好。

山药和大枣都是健脾的:

山药不光健脾,它对肾还有补充的作用。

大枣是健脾的。

你可以再加点枸杞,再加点豆腐。

脾胃特别不好的,就不要用白米,用小米,小米的健脾的作用,比白米更强一点。

乾隆皇帝
如何“吃”走便秘
图片
图片
我们查清宫医案的时候,晚年的乾隆有一个毛病,叫便秘,他的御医没有用药,就很好地解决掉了,他通过一种食品,就是吃红薯。

现在很多人都在吃红薯抗癌,红薯对消化道的一些保健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本草纲目》里边,就记载着非常清楚: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老年的乾隆,肯定是脾胃功能也弱了,肾气也弱了,所以他用红薯的话,对老年人的便秘是比较好的。

另外针对这个便秘,还有一种方法,多吃点萝卜,用白萝卜汤,因为白萝卜有降气的作用,现在讲可以促进你的胃肠蠕动,用白萝卜切片熬汤喝,可以适当地放一点蜂蜜,因为白萝卜稍微有点苦。

需要注意,放蜂蜜的时候,不要在开水的时候放,蜂蜜很多成分会被破坏掉,你到了常温以后再去放蜂蜜,蜂蜜本身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那萝卜有降气的作用,所以它合到一块儿,作用会比红薯的力量更强一些。

对于确山县瓦岗镇林庄村甘南组的汪多云来说,今年自己多大年纪了,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她会告诉你自己的大概岁数,“一百多岁了。我老伴已经去世30多年了。”这个出生于1908年9月19日的老太太,寒暑更替,已经走过了110个春秋,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

记者电话采访了市民政局老龄办的工作人员。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全市百岁老人有40多位,据判断,汪多云老人应该是已知的我市最长寿的老人。

图片

每天都是新的

今年4月的一天,当院子里的梨树含苞待放,春日的暖阳透过玻璃窗照在汪多云脸上,她慈眉善目的样子在外孙女王素华眼里就是一股暖阳,“有姥姥在,生活就是幸福的,姥姥就是我们家的宝。”

在王素华眼里,姥姥是个朴素的农村老太太,更是十里八乡的巧媳妇。村里的妇女谁家要裁剪衣服,都要找汪多云剪个样子。“小孩多大岁数,男孩还是女孩,做单衣还是棉衣,大概了解后手起剪落,一件衣服就裁剪停当。人家拿回家一缝,穿在孩子身上正合适。”王素华说:“姥姥一共有俩女儿,我们家孩子最多,父母负担最重。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姥爷从老家担着挑子,一次就带十几双手工纳的鞋底做的布鞋。直到上初中,我们兄妹都是穿的姥姥一针一线做的布鞋。那种舐犊情深,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影响着我们这代人。”

王素华是瓦岗镇卫生院副院长,平时工作繁忙,可是每天都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姥姥和母亲。

汪多云老人身体很好,直到1998年因食管裂孔疝在解放军第159医院做了手术后,消化不是太好,需要人照顾。她平时和女儿田敬新在老家生活。平时喜欢晒晒太阳,和村里的七八十岁的老人拉拉家常,心情非常愉悦,饮食休息非常有规律。

生活有规律 爱干净

“奶奶!奶奶!恁孙儿从老家来看您来啦!”4月13日下午,在竹沟镇卫生院家属院一楼的一个朝南的卧室里,从瓦岗镇林庄村甘南组赶来的田俊增伏在汪多云老人耳旁,期待着他眼中的奶奶像他记忆中一样坐起来,和他拉家常。

“奶奶耳朵聋了,听不清楚我说的话了。”田俊增是甘南村民组的村民,与汪多云老人是邻居。小时候得到汪多云老人的悉心照顾。

“奶奶特别爱干净。家里住着清末民初的老房子,屋内是泥土打的地坪,每次到她家都会看到她拿着扫帚把屋里屋外扫得干干净净,地坪平坦坦的。穿的衣服虽然是土布衣裳,也干干净净。那时候没有熨斗,她拿着瓦盆子里面放上热水,将衣服折叠好后用土法熨衣服。”田俊增回忆,生产队的时候,汪多云奶奶和爷爷专门为村里种菜,大概种了几亩菜地。

汪多云和老伴种菜也非常讲究,打垄、拉绳,定位,栽种,行距间距都一个样子。施农家肥,不打药,种的韭菜不是论行的,和种番茄,黄瓜一样,是几棵韭菜种一起,韭菜虽然长得不肥,可是吃起来味道纯正,包饺子非常好吃。

“姥姥和母亲在老家住的时候一直保持着年轻时的生活习惯。干净是当地出了名的。她吃饭前洗手打香皂要打几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王素华告诉记者,一日三餐和他们吃的一样,只是做熟做烂一点,“没有说特殊照顾,每次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我都会对姥姥进行细心检查,及时医治。”

在村民眼里,汪多云老人年轻时懂得特别多。“咳嗽个不停,又没钱吃药。我们就熬着。奶奶会告诉我用冰糖熬梨喝能止咳。用蒲公英晒干泡水喝能消肿。”田俊增说这番话时眼神都是温和的,“你说那时候谁见过冰糖?她懂得的真多。”

据林庄村第一书记张骞介绍,村里逢年过节都要慰问汪多云老人,国家规定的各种补贴都按时发放。“每年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都会来我家看望姥姥。”王素华说。

记者来到甘南村民组,看到汪多云老人居住的地方位于一个丘陵东侧,下面就是一条通往薄山水库的河,附近的环境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吃着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的蔬菜瓜果,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不悲不喜,不急不躁,对于110岁的汪多云老人来说,生活就如一条平静的河流,终究会汇入大海,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