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国开始
1930年,武井保雄在关东埼玉县呱呱坠地。
1945年,他加入日本战争预备队,没想到还没上前线,就传来了天皇投降的消息。
军队随之解散,他成了无业游民。
年纪轻轻的武井保雄靠打零工勉强维生,他当过铁路职员、贩过蔬菜、摆过地摊,早早尝尽世态炎凉,出人头地的种子就在此时种下了。
图片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信贷对象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个人和小微企业很难贷到款。
于是,针对个人的消费贷悄然兴起,各种小型信贷公司遍布大街小巷。
1966年,武井保雄靠着倒卖大米赚来的钱,在东京一间民房内创立武富士公司,进入信贷领域。
他对一个朋友说:
“借给一个企业很多钱,不如借给很多只有少量钱的人,这样不但风险小,而且利润大。日本是讲究信誉的国家,贷款人不管多穷,都会想着还钱。”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得不说,武井保雄对本国百姓心理判断非常准确。
2.
帝国崛起
我们上面说过,日本信贷公司几千家,武井保雄只是其中一个,他是怎么上位高利贷之王的?
第一,奇葩又实用的风控逻辑
和马云一样,武井保雄也喜欢用大数据放贷。
他认为主妇的个人信用比男人好,于是暗中观察统计家庭主妇的生活画像。
比如,他会每天早上观察各个小区的阳台,谁家主妇的衣服洗得干净,那她的信用肯定好。
再比如,他会借用每家每户的厕所,谁家马桶干净,那么这家人信用肯定不赖。
事实证明武井保雄的奇葩风控逻辑非常实用,他放出去的贷款坏账、死账率最低,很快他就在竞争激烈的民间借贷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1969年,武井保雄联合日本多家借贷公司,共享用户借贷数据,一举解决了信贷业务中最大的隐患——多头借贷。
第二,为放贷进行技术创新
1993年,武井保雄开创性地推出了无人贷款机,用户只需要在网上填写借款申请,武富士通过摄像头跟申请人核实后就可以放款。
图片
对于爱面子的日本人来说,无人借款机完美解决了痛点;对武富士来说,它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除了硬件创新,武富士还提高服务,不断优化老百姓的借款体验,比如快速审查和放款,保护借款人隐私等等,生意越做越大。
第三,铁腕管理,个人崇拜
在管理上,武井保雄推崇“铁腕”式管理,他不仅建了一支地推铁军,而且还要求员工将他的照片挂在各个公司的会议室。
凭借着铁腕管理方式,武富士的员工个个像打鸡血一样,人才辈出,业绩抢眼,在信贷领域一骑绝尘。
第四,政商勾结,寻找后台
武井保雄深知放贷生意必须要有政府庇佑,所以他在公司上市前,将股票转让给政客、高官,让他们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
当然,这一切都在地下进行。
除此之外,他还高薪聘请离任的前银行局局长为公司董事,重金请来退休的警察总监出任公司顾问。
武富士业务一路绿灯,很快成为一枝独秀。
放眼整个日本经济发展史,伴随着武富士的崛起,日本消费金融急速狂飙。
放贷公司与消费主义相互推动,借着这股强大的浪潮,武富士和武井保雄走上巅峰。
1996年,武富士上市,1999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武井保雄以78亿美元登上日本首富。
那一年,正是阿里巴巴成立的时间。
3.
帝国覆灭
之所以说武井保雄晚节不保,是因为武富士越来越穷凶极恶,他不仅对老百姓露出了獠牙,更是给日本经济挖了一个大坑。
首先,“消金三恶”,一样不落
图片
随着借贷对象放大,武井保雄那套风控系统渐渐失灵。
武富士开始向借款人暴力催收,甚至上门恐吓父母妻儿。许多借贷人在暴力催债下离家出走、自杀。
90年代后期,日本每年有9000人因经济问题自杀,占了自杀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消费金融激起的民愤越来越大。
图片
其次,社会问题开始显露
主张消费金融的人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没人逼你借钱,因此要大力提倡。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
以日本为例,消费贷极大降低了日本人借钱的门槛,并不断诱导家庭主妇和学生借钱消费。
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放贷公司一卡脖子,就要了她们的命。
日本的“援交”现象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开始是白领、主妇还不起贷款就去“援助交际”,后面进一步扩大到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
值得警惕的是,高利贷的罪恶之手开始伸向中国。
图片
2021年3月,警方曝光了一起套路贷,犯罪团伙不仅诈骗了39万受害人,还对他们进行了各种“软暴力”“硬暴力”的人身伤害。
电话威胁、恐吓,上门泼漆、送花圈,甚至是关小黑屋,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在极端暴力催收下,89人扛不住压力自杀身亡。
一个被害人生前拍下视频:“每天每天每天每天地还,我真的受不了了。爸、妈,如果还有来生的话,我做牛做马报答你们。我只想早点死,早点解脱。”
图片
最后,重挫日本经济
上世纪日本的消费金融,堪比旧社会的黄世仁。
他们的利息有多高?说出来吓你一跳!
最高年化30%,1万块借一年,光利息就是3000!
日本有4家信贷巨头,其中武富士一年借贷额超过1万亿日元,这意味着它一家每年就要刮走3000亿日元利息。
这种吸血式的借贷吸走了民间财富,对日本经济来说是个灾难。
一个耐人寻味的巧合:
1995年,日本GDP总量达到美国70%,站上了历史最高峰。
1996年,武富士上市,其他信贷巨头相继进入资本市场,而日本经济从这一年开始塌方,再也没有恢复到往日雄风。
图片
消费金融泛滥成灾引起了日本政府重视,2006年,日本修订《贷金业法》和《利率限制法》两部法规,明文规定放贷年利率不得超过20%,民众贷款额度不得超过年收入三分之一,借款人须提交还款能力证明。
与此同时,日本最高法还规定,之前收取超过年利率20%的利息,借贷公司必须归还借款人。
这意味着武富士要将40年来多收的利息全部吐出来。
这笔钱有多少?
法院审计的结果是两万亿日元——足足240亿美元。
这相当于判了武富士的死刑。
这个时候,武井保雄在干什么?
2000年,武富士积压多年的信贷黑幕曝光,武井保雄卷入非法窃听丑闻。
当年底,他被捕入狱,判了3年有期徒刑。
2006年,风烛残年的武井保雄肝衰竭去世,终年76岁。
图片
武富士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最后在2010年宣布破产。
日本信贷之王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武富士一起覆灭的,还有日本的整个消费金融产业链。
2006年,日本个人消费贷款21万亿日元,到2011年锐减到12万亿日元,几乎拦腰斩断。
2006年,日本消费金融从业人员171万人,2016年减至9万人。
消费金融生前给日本带来了无数灾难,死后仍然没有放过日本,随着花旗、通用等外资企业大幅裁员撤退,海外资本对日本市场失去信心,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图片
这,就是放贷产业给日本的打击,给世界的一堂经济课。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那么以史为镜,我们应该警钟长鸣。